2007/03/28

生物觀察

  還記得小時候,同學之間流行養蠶,那時候也不是為了觀察課程的需求,純粹只是為了好玩,但是往往也都是因為桑葉缺乏而以悲劇收場。
  現在的多元教育,學校往往要求孩子們做一些生物習性的觀察,於是我們家小孩也養過蠶,老大在學校時,還養過蜘蛛,我們家樓上也有一個小生態池,曾經養過幾隻青蛙。
  對於這種種飼養『寵物』(或者只是單純的以『生物』稱呼)經驗,老實說大多並不是以好的結局結束,對此 Lynn 也曾經與我討論過,像是自我家巷子口旁的小水溝中抓回來的大肚魚,剛抓回來時,就被當時稱霸水池的蓋斑鬥魚吃掉幾隻,Lynn 認為這些小魚被吃了的行為,會不會對孩子有反教育的效果,其實我也不清楚,就像養蠶一樣,最終的結果可能也是餓死,但我們也會美其名的稱之為『生物觀察』,要的是讓孩子更清楚生態的變化。
  我換各角度想這件事,其實小水溝裡的魚,按照自然法則,其實有大約90%都無法順利成長,就像人類養的蠶,主要是用來供絲,於是大約也有90%的蠶是無法真正化蛹的,就連我們吃的牲畜,其實大多也無法順利終老,這其實也是自然法則的一部分,比較帶有『弱肉強食』的血腥的一部分。
然而這些觀察中,我們是可以更清楚的對生命有一些體會,讓孩子知道自己不可能照顧好所有的昆蟲或是生物,項有一回 Vito 帶回來一隻甲蟲,他說他很想養,然而那時他所具有的知識並不太能支撐他照顧好那隻甲蟲,為了避免重蹈養蠶的經驗,我們後來是勸他把它放生,讓這個大自然去照顧它 (雖然內心裡知道,有90%它也活不到產下下一代)。
  前幾天, Lynn 帶孩子出去,路上遇到一位國中生(毅澄),他擺張桌子在郵局旁邊賣起甲蟲,桌上擺滿各式各樣的甲蟲,有成蟲、有幼蟲,孩子們看到也很興奮,據毅澄表示,他仰甲蟲的經驗可溯及大班的時候,真可謂是資深的甲蟲專家,他指著最大隻的獨角仙(身長大約有10公分吧)說那隻他已經養了5年,這回擺攤位是因為這一批他的甲蟲生了大約300隻,因此出來販售,也可賺點零用錢與甲蟲的伙食費。
  在上次 Vito 不捨的放生甲蟲之後,其實他也開始更深的研究甲蟲,從他的食物、住處安排、生態、做甲蟲陷阱等等,大概都有了更深的理解,於是這回我們同意他們買了二隻,毅澄也很好心的幫我們挑了一對,還留下Email給我們作為請教的聯絡方式,我想這次應該可以讓孩子學習更多吧!
  這些生物觀察學習的過程,或許有些殘忍,但卻是學習面對生命的最佳機會,相信很多朋友小時候都有面對最愛的寵物過世的經驗,報章雜誌偶爾也會報導有人因為寵物喪生而無法自己的經驗,其實生命都是值得尊重的,好玩、願意陪它,可能都是開始飼養的動機,但卻也是我們願意與朋友交往的心態,但如何讓寵物活的OK,也就像是如何與朋友取得最適的相處之道,可能也是我們要學習的。
盒子裏正是那一對甲蟲寶貝,他們正朝向做蛹成長的路

1 則留言:

匿名 提到...

是那種品種我養了五年ㄌ...它的壽命最長也才10個月到一年ㄅ!有任何值得探討的事情可以來找我,不只有甲蟲喔!昆蟲、數學、理化、美術也可以,多學習和切磋才會使知識更豐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