記得曾經看過一個報導,某個國家有一座山頭,上面有一個超大的石頭, 石頭 上面可以同時站立數十人,石頭周圍就是懸崖峭壁,許多國外的旅客到了這個景點,總是很好奇的詢問這個國家的人民,為何石頭周圍不假設欄杆,好讓人們可以安全的去探一究竟,而這個國家的人民總是笑笑的說,正是因為沒有欄杆,所以幾乎沒有人從這裡掉下去,因為來到這裡沒有人需要為你的安全負責,你必須衡量自己的狀況,如果你的能力不適合趨前一探究竟,那麼你就不應該勉強自己靠近,因為自己必須為自己的安全負責。
幾年前參與社區發展的過程中,有次偶然的機會與某個輔導老師談到社區建設的想法,有位朋友就詢問輔導老師,是不是該建議政府將某條道路拓寬,好讓車子容易進到社區。這位輔導老師趕緊阻止的說.千萬不要,因為車子會帶來了許多不懂得欣賞你們社區的人,而且加寬的道路雖然帶來車潮,卻也可能帶走原本吸引人的地方特色,我們應該盡可能保有原來的景物,喜歡她的人,自然會想辦法過來。
再想到最近看到的一個媒體報導,內容介紹在日本一座已經擁有兩百多年歷史的旅社,那是一個非常深山裡的溫泉旅社,旅社老闆沒有為了吸引客人而將道路加寬,也不因為想增加客人而加大旅館規模,但是他們提供的服務、景觀以及客人感受絲毫沒有改變,也因為保有特色,喜歡的客人一直是預約滿滿。
這三個故事不禁讓我想到最近的一次登山經驗,在一個趨近圈谷的稜線上,懸崖峭壁的路徑上,佈置著看似可以依靠的欄杆、繩索,但是經過時卻又要擔心欄杆是否已經鬆脫,就這樣一步一驚的走去再走回來, 回來之後, 幾乎所有完成這個路徑的夥伴,都認為這條山徑其實不是什麼難以跨越的障礙,對於我事後的擔心也普遍認為多餘,畢竟大家都回來了不是?
但是這一年來,我內心始終有個影子在那裡,我總覺得那裡不對,對於登山這件事情,我是不是那裡認知錯了?
還記得登山的第三天大約中午時分,我們抵達南湖北山,有夥伴提醒大家,還沒有登過北山的夥伴,可以上去『撿個』山頭(百岳),就像是登山的第一天晚上,住在雲稜山屋時,約莫晚上八點的時候,匆匆進來了五、六個山友,他們大聲說話,彼此交換過去登山的霸業,也期待明天可以再度攻下那幾個山頭,那時候我內心裡突然萌生不悅的感覺,我們何德何能去『攻下』某個山頭,或是『撿個』百岳,我們對於山的態度應該是什麼?如果沒有這些維護山徑者的努力,我們有何能力可以進到這個世外桃源?
我在想,如果我們繼續讓山保有原來的景貌,沒有任何的修築與人們自以為的建設,這樣,會不會讓我們這些無知的人,稍微遠離山林一點?
我也非常同意,我們處身於一個多山的環境,接近山林,應該是我們的本能,喜歡山林,應該是一種天性,熟悉山林,也應該是一種天賦,因此我們可以鼓勵孩子們,藉由登山的學習過程,去理解、去認識、去感受、去喜歡環繞我們的山林,但是請將『征服山頭』的想法拿掉,對於山的永恆,我們都只是她的過客,而我們真正應該要征服的,其實只是我們的習性。
如果拿掉那些欄杆、繩索才能讓我們懂得謙卑,那就拿掉吧!
照片取材自網路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