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7/02/13

家庭教育

  有人說教育是『百年樹人』的工作,也就是說,一個教育政策的施行,是不容易在短時間看到成效,而是要持續的付出與灌溉才行,但我認為也絕對不是『不用檢討』的。
  對於推行已有數十年的『九年國民羲務教育』來說,到底成效如何,似乎就因為大家的習以為常,而不自覺的以為一切都還不錯,然而這樣的制度下,卻也教育出一些『文盲』,或是『失去學習意願』的孩子,甚至使已接受九年教育的孩子,變得更不適應這個社會。
  這樣的教育成就,對學校或是教育當局來說,當然絕對不是什麼值得驕傲的,但是他們也有一套說法,那就是這些問題的產生,主要還是源自於家庭教育的『無法配合』,這些屬於現行教育系統下的失敗的案例,多數來自於社會上的弱勢,於是乎家庭教育的不能『配合』,使得學校教育跟著就失敗了!
  因此這些在接受『九年國民羲務教育』後,無法成功的面對社會挑戰的孩子,實在不能怪罪於學校。
  好了,讓我們想想政府當初要推行國民羲務教育的目的,最主要的還是在提升全民知識的水準吧,期望能協助在當時時空背景下,大部份無力指導自己子弟的家庭,使這些家庭的孩子們,得到充份的學識,讓他們有能力可以做出更大的貢獻,也就是要為整體國家的進步,盡一份心力,當然,同時也讓他們在社會上,有機會出人頭地的。
  在台灣,戰後出生的那一代確實因為這樣教育制度,培養出不少的人才,然而隨著時代的演進,更多的家庭也逐漸晉身為小康水準,於是他們也投入更多的時間在孩子的教育上,從好的角度來看,這應該是有助整體社會教育的提升,然而,由於教育政策的方向,仍無法跳脫考試決定一切的作法,使得大多數投入教育的資源,都用在增加孩童的「知識」,而這些有能力對教育貢獻心血的家長,也同樣的將心力投入孩子「智育」的發展上面,期望孩子們可以因為考試成績提升,而能擁有更好的未來。
  套用多元教育的想法,其實擁有好的成績,不應是決定孩子未來的唯一條件,我認為孩子要接受教育的主要目的還是學習面對未來生活的挑戰,就像『富爸爸』作者羅勃特先生提倡教導孩子的財商一樣,他認為給孩子處理金錢的能力,更有助於孩子面對他自己未來的生活。
  其實,生活是很多面向的,無論是『智育』或是『財商』,都應該只是教育的一部分,曾經有一次,在參加人文國小現任校導楊文貴先生的座談時,他談到希望孩子能不要有功課,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希望家長能協助學校無法做到的教育--『生活教育』,像是帶著孩子與朋友相聚、聽聽音樂會、逛逛街,甚至是協助家長做生意,這些都應該是家庭教育的一部分,也是最重要的一部分,因為他可以讓孩子們接觸所謂的『真實的』生活,也較能透過不同的家庭教育,使得孩子們有所差異,也使這個社會能真正形成『多元』。
  因此,我認為,學校對於提升孩子的『智育』,有其絕對的責任,老師們的教學雖然辛苦,但仍應該設法讓每一位孩子進入知識的殿堂,而不是寄望孩子回到家庭之後,仍有額外的補習或是學業指導,為此,學校或老師應該要針對不同的孩子,準備不同的課程、使用不同的刺激,讓孩子們對老師所教育的課程產生興趣,進而願意學習,當孩子學得有所進展時,他們自然而然會想知道更多,這時候家長利用與孩子相處的機會,再進一步學習,則可視為親子互動與成長的一部分。
  現階段的教育體系,其實並不容易鼓勵學校或老師,在教學創新上投入更多的心血,像人文國民中小學在教學上的努力,其實是值得大多數學校參考與學習的,也是身為家長的我們值得信賴的,目前三個孩子都在那裡就讀,雖然很多朋友都在為我捏冷汗,但是我知道,在那裡的學習生活,他們知識上的啟發,老師們絕對不會輕言放棄,而身為家長的我們,也絕對有充分的時間,與孩子們共同成長!

註:這篇文章斷斷續續寫了一陣子,前後文或許呼應的不夠好,請見諒!

沒有留言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