核電的問題逐漸被更多的人在乎,過去由於我的成長經驗告訴我,政府是要幫助人民解決問題的,因此一定會邀集各路的專家學者,共同思考為人民謀最大的福利。
但是隨著年紀漸增,工作的調整,慢慢的我才發現,其實政治人物有大多的時侯,是有更多不同於百姓的想法,真正將人民放在心中的,實在是少之又少。
就台灣這麼小的島國環境,天然資源極其缺乏,早期的經濟發展,如果要完全靠水力發電,根本不可能,但是完全仰賴進口煤炭來進行火力發電,其實也有相當的戰略風險,因此如何分散能源來源,開發多元電力系統,其實也是早期的能源政策,這應該也是蔣經國先生將核電廠放到十大建設的發展項目的原因。
這些能源政策其實也都是早期台灣經濟奇蹟的發生原因,在那個年代,世界各國發展核能發電廠的,也可說是到處都是,幾乎所有的說法都認定核能是最乾淨(不會排放黑煙)﹑最便宜 的能源,同時也是現代化國家的象徵。
但是隨著時代的進步,更多的自然環境的變遷研究也被執行,人們開始了解,石化能源的使用﹑資源的過度使用,都是全球暖化的主要原因,於是石化能源的替代能源發展,變得更為重要,但是方向是什麼?是風力?是太陽能?是地熱?還是又回到核能?我個人認為都是應該被廣泛思考與研究的方向。
然而車諾比﹑三浬島事件以及最近的日本福島事件,卻又再次提醒我們,核電的不可預測性,還有它可怕的毀滅性,這些都是讓我們在選擇核電的時候,要有更多的討論與思考。
就台灣這麼小的地方,老實˙說,不具備使用核電的條件,因為我們承受不起任何一次的意外,除非有『更』安全的核電廠設計,否則不應該貿然的繼續興建核電廠,但是核四算得上是『更』安全的設計嗎?這部份我不是專家,應該由專業人事來判斷,但是就我過去設計產品的經營來看,一個產品的可靠度,除了來自於設計人員的設計能力與經驗之外,產品本身的實測也是相當重要的,這也是全世界的核電廠有許多是情願使用舊的設計,而不是一直想要『創新』因為這類的產品是不容易像軟體一樣用『補釘(patch) 』來修復的。
在我看來,核四廠最大的問題在於:
1.我們過於自信的想用自己還不成熟的使用經驗,轉換成設計能力,目前的核四,其實不是建廠,而是研發,台電正在進行的是一項核電廠的研發工作,而從事過研發的人應該知道,研究發展是沒有保證成功的!
2.核四的發展沒有設定停損點,從事過投資與研發的人都應該清楚,所有的決策,都不能保證獲益,因此我們應該要清楚,隨時調整投資方向﹑研發作為﹑工作模式,都是為了確保整體的最高效益,但是核四這麼重大的投資項目(不單單是核四)啟動之後,政府並沒有適當的設置里程碑與階段檢驗目標,於是執行的過程中,我們無從評估是否走在正確的道路上,但是為了不讓過去的投資浪費,只好將錯就錯,不斷變更設計,也不斷的追加預算。甚至是換個政府,就可以因為自己的政治目的,不顧中斷所造成的損失與破壞,說停就停。
3.在不斷追加預算與安全性出現爭議的現在,政府用一個最不負責任的作法,想用訴諸公投的模式,由人民來幫政府背書或解套,這其中最大的問題是整個能源政策是國家重要的施政重點之一,執行者有最清楚的資訊來判斷是不是要蓋,而不是動不動就以『訴諸民意』的大帽子來進行政策執行與否的依據,否則馬先生這麼低的支持度,早就該下台了!
對於我們的能源政策,我們其實也有許多再檢討的空間,例如:
1.增加電費的級距,等比的增加高用電戶的電費單價,以鼓勵電力節省。
2.增加節電的獎勵,使節電意願更高。
3.獎勵替代能源要更積極,提供適當的獎金,舉辦學術界與民間替代能源發展競賽。
4.取消政府電費的補貼作為。
5.鼓勵民營電廠的發展,但是要限制其碳排放量,同時購電費用不得高於台電的發電成本。
最後,我要呼籲那些站出來反核的朋友,我們一起來更進一步的節電,當我們能再節省20%的電力消耗時,我們的反核就更有力了!
參考:
三哩島事件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