走在往返南湖大山的路途中,每個晚上都是氣力放盡的小狗,重新資源迎接新的挑戰。之為
日復一日的前進充分自由的發揮自由的過程中,我問自己,為何來這一遭?
如果這個過程只有苦,那這又是何苦來哉?
當大家抵達圈谷進入大山的腳下,孩子的心境轉為愉悅,嬉鬧、追逐、打屁、鬥嘴等等,都說明了有些東西已經被內化了,那是一種新生出來的能力。
在過去,當孩子面對爭取自由的時候,大多總是直接要求大人少管一點,彷彿只要沒有人管,孩子就擁有了絕對的自由,可以選擇任何自己想做的事情了。
那麼我們來思考一個狀況,當我們進入一家琳瑯滿目的百貨公司,看到千奇百怪的精品時,你有多少能力進行『選擇』?這個選擇的自由,是不是與自己口袋的說的深度有關。有些時候我們口袋深度只夠買一球冰淇淋,我們還只能啊Q的說,其實我就是想要這一球冰淇淋。
富爸爸說,檢驗自己是不是財務自由,有個簡單的作法,那就是走進一家五星級的餐廳,然後可以不看菜單的價格而盡情的點餐,如果做得到,那麼富爸爸就認為你已經達到財務『自由』的境地了。
簡單的說,自由,絕對不是來自於『沒人管』,自由應該是來自於『準備好』,一個沒人管的人,進入百貨公司,也只能望物興歎、徒呼負負,但是準備好的人,則可以發揮自由的權力,仔細的選擇自己需要的物品。
感覺上談來談去都與金錢、物質相關,但是其實我想談的是『能力』,一個有能力的人,才有真正選擇的自由,就像『拒絕聯考的人』總是要有能力參與,他的『拒絕』才會有意義。
在所有的能力當中,我認為『勇於嘗試』是最重要的能力,而這個能力,或許也可以被稱之為『挑戰』或是『作夢的能力』。
這其實是一個我們每個人與生俱來的能力,卻在長期的教育中漸漸失去。
就像想要走路的嬰兒一樣,他總是不斷的在失敗中嘗試,而無畏於一再的跌倒,身為家長的我們,也不會在他跌倒的同時,說出任何傷害他的話。
就像想要走路的嬰兒一樣,他總是不斷的在失敗中嘗試,而無畏於一再的跌倒,身為家長的我們,也不會在他跌倒的同時,說出任何傷害他的話。
但是,隨著進入學習的軌跡中,我們被迫與相同年紀的同儕一同學習相同的內容,卻被剝奪了『失敗』的機會,於是開始有人不希望我們的學習過程有些小小的失敗,於是用更大的責難來提醒我們,卻沒發現這些責難讓我們失去了挑戰的勇氣。
在青少年的教育階段,我們適度的加入『登山』的課程內容,除了因為我們台灣擁有了豐富的山的資源,還因為登山的過程,我們需要克服一些過去的習性,一種安於現狀的習性,一種逐漸由體內消失的野性。
曾經看過一個分析,他說,一個人的能力中,隨時可以遠行的能力,是很特殊也很棒的能力,我個人對於這樣的說法,是很認同的,那是一種不被拘泥、不被侷限的一種能力,也是一種可以義無反顧、勇往直前的能力,更是一種在充分理解自己能力後,也相信自己有面對問題、解決問題的能力。
過去團隊在討論學校的功能時,我們總是不忘要說,我們要給孩子帶著走的能力,那是什麼能力,老實說那時候並不清楚,也沒有具體的典範可以參考,直到與愛好登山的朋友談起,才開始接觸這個有意義又能協助大家改變的課程或是活動,那時候我們稱他為『成長營』,現在則是簡單的正名為『登山探險』課程。
換句話說,這個課程是希望能將孩子原有的冒險因子重現引爆,讓孩子知道,只要是自己願意,我們確實可以走出一條屬於自己的道路。
課程一開始,除了教練的判圖、定位、露營、炊事等等課程之外,我們教師團要與孩子舌辯與努力的,就是說服孩子進行體訓。對於部份原本體力就不錯的孩子來說,重複的跑步似乎有些枯燥,但是對於原本體力並不算好的同學,這個過程確實有效的提昇這些孩子身體的耐受度,像一位今年剛進清水的小女生,就從第一次的二千公尺都不順利的情況下,逐漸晉級到五千公尺可以完跑,
勇敢,不是不怕死,而是雖然知道前方可能有危險,但是願意努力將自己準備好,然後義無反顧的向前進,重要的是,因為我準備好,所以我能夠選擇。
因為我有能力,所以我有自由!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