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1/05/04

學習的目標

又到了升學的熱朝,最近卻不約而同的兩個類似的故事。

有位朋友在抱怨,他小孩到了國三下學期之後,當學校通知他可以升高中部之後,孩子彷彿就忘了要讀書,成績一落千丈,讓他有點不知道該怎麼辦才好。

另一位朋友的孩子,在田徑方面表現不錯,原本也都還很努力的準備會考,但是最近教練告訴他,高中端的教練有去看他的比賽,對他很感興趣,而這樣子的說法,通常意味著可以順利進到這個學校去就讀。從那時候起,他孩子就比較沒有在讀書,對會考的準備也沒有那麼積極。

其實孩子會有這樣的表現,也是很正常的,因為在一般的教育觀念下,孩子所追求的學習目標,就是升學,所以當這個目標已經被達成的時候,很自然地就會突然沒有方向感,甚至失去學習的動力。

在108課綱宣教的時候,講師常常用台灣學生參加PISA考試的結果,當成案例宣導。我們台灣的孩子在參加 PISA 數學科考試的時候,成績的表現是眾多國家的前段班,但是對於數學的喜好,卻幾乎是敬陪末座,這樣子的結果對應到目前的教學方式,我們不禁要問,我們這些看似成績不錯的孩子,真的抓到數學的精隨了嗎?他們離開學校的之後,還有誰會想要進一步的學習數學嗎?

其實不單單是數學,我們也可以問問自己的孩子,如果沒有考試,你還會想要讀書嗎?

老實說對於這樣的結果,我感覺有些可怕,因為學習真正的目的,就是要建構一個人,我們的特性、個性、價值觀,都是透過不斷的學習、工作、反思所建構而成,但是我們的教育,卻把這些學習跟考試、升學綁在一起,彷彿所有的學習都只是為了這個目的,只要孩子最終可以進入另一個階段的學校就好。

真實的情況是,許多孩子進入大學之後,就會啟動耍廢模式,因為過去長期以來的學習目標,在進入大學的那一刻,就算是完成了,所以人生目標瞬間消失,而這是非常可惜的事情。

前幾天,剛好有機會跟過去的學生聊天,阿泰開玩笑的告訴我,雖然他過去的成績不怎麼樣,但是他一直以來都對很多事情好奇,遇到問題就會想盡辦法去解決,這些過程他很有成就感,也讓他的學習一直沒有間斷,在職場上他的老闆很喜歡他,而他也對未來充滿信心。

相對的,許多他在職場上遇到的同儕,遇到問題時都只能坐以待斃,絲毫沒有想要去解決問題的動機,也沒有想要去了解問題的核心。而這不也正是目前教育下的核心問題嗎?



沒有留言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