懂得自我省思的人,可以隨時不斷的調整自己的行為還有思考模式,這也是進步的一種象徵,代表我們可以透過外在的事件,修正我們的內在動機與實際上的作為,為更美好的未來做準備。
在2021年暑假AMI的課程當中,講師Colin曾經跟我們講過一個在下課前可以做的1分鐘反思,主要就是用1分鐘的時間內,想想剛剛學習的過程中,
當我們可以不斷的透過自我檢視、自我回饋、最後再自我修正,這其實就是建構了我們內心的價值觀還有行為準則。
其實我們大部分的時間都有這樣的能力做自我省思,跟小孩子在牙牙學語的過程,他就是透過耳朵的聆聽、眼睛的觀察,檢視周遭大人講話的過程,他們臉上的變化、聲音的語調還有節奏,再聽聽自己的聲音、透過控制不同臉上的肌肉、喉嚨肌肉的運用、等等修正,慢慢的他就可以發出跟其他人類似的聲音,這就是典型的自我學習的方法。
但是,讓孩子開始受教育之後,這樣子能力反而慢慢的降低了。是什麼因素造成這樣的結果?我個人認為是因為現在傳統的教育模式,大都希望孩子不要有太多的意見,甚至是幫孩子規劃好每一個步驟,也就是孩子如果有太多的想法,反而會導致在這種學習環境中的衝突,所以最好的方式就是避免思考或者是有太多的想法,但是這樣子的結果也會導致學習效率的降低。
在蒙特梭利的教具設計當中,有一個很重要的參數就是,這些教具應該都是要可以被破壞的,第一次聽到這個概念的時候嚇一跳,不是要盡量做到不會壞嗎?這樣子才可以有更多人可以使用呀?
但是,東西會壞掉是事物普遍的結果,只是在透過使用過程中的小心與謹慎,我們其實是可以延長這些事物的壽命,所以因為不小心所導致教具的破壞,可以讓孩子看到事件的因果關係,也就可以回饋來修正自己的行為,這些過程就是一種反思的概念。
其實這種反思的能力,也可以協助我們建構負責任的態度,因為所有事件的結果,都是反應世間執行的過程,當我們有能力去面對自己做過的事情所產生的結果,我們就有機會去修正執行事件的程序,讓類似的事情在未來可以做得更好,這就是一種負責任的態度。
反思的好處多多,讓我們大家一起來吧!
在2021年暑假AMI的課程當中,講師Colin曾經跟我們講過一個在下課前可以做的1分鐘反思,主要就是用1分鐘的時間內,想想剛剛學習的過程中,
- 完成了哪些事情
- 哪些事情覺得做得卡卡的(有困難)
- 接下來準備做什麼
當我們可以不斷的透過自我檢視、自我回饋、最後再自我修正,這其實就是建構了我們內心的價值觀還有行為準則。
其實我們大部分的時間都有這樣的能力做自我省思,跟小孩子在牙牙學語的過程,他就是透過耳朵的聆聽、眼睛的觀察,檢視周遭大人講話的過程,他們臉上的變化、聲音的語調還有節奏,再聽聽自己的聲音、透過控制不同臉上的肌肉、喉嚨肌肉的運用、等等修正,慢慢的他就可以發出跟其他人類似的聲音,這就是典型的自我學習的方法。
但是,讓孩子開始受教育之後,這樣子能力反而慢慢的降低了。是什麼因素造成這樣的結果?我個人認為是因為現在傳統的教育模式,大都希望孩子不要有太多的意見,甚至是幫孩子規劃好每一個步驟,也就是孩子如果有太多的想法,反而會導致在這種學習環境中的衝突,所以最好的方式就是避免思考或者是有太多的想法,但是這樣子的結果也會導致學習效率的降低。
在蒙特梭利的教具設計當中,有一個很重要的參數就是,這些教具應該都是要可以被破壞的,第一次聽到這個概念的時候嚇一跳,不是要盡量做到不會壞嗎?這樣子才可以有更多人可以使用呀?
但是,東西會壞掉是事物普遍的結果,只是在透過使用過程中的小心與謹慎,我們其實是可以延長這些事物的壽命,所以因為不小心所導致教具的破壞,可以讓孩子看到事件的因果關係,也就可以回饋來修正自己的行為,這些過程就是一種反思的概念。
其實這種反思的能力,也可以協助我們建構負責任的態度,因為所有事件的結果,都是反應世間執行的過程,當我們有能力去面對自己做過的事情所產生的結果,我們就有機會去修正執行事件的程序,讓類似的事情在未來可以做得更好,這就是一種負責任的態度。
以前我也有三個請孩子參考的反思題目,分別是:
- 今天有什麼讓自己開心的事情發生
- 有哪些事情讓自己不開心
- 這些讓自己不開心的事情,如果再重新來一次,我們會做什麼樣的調整?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