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2/09/14

開會

開會真的是很大的學問。

以前在軍中,當位階還小的時候,有時開完會大家就彼此調侃,這個會是「議而不決、決而未定」,總之,許多事情就是一而再、再而三的拿出來講,但是作法卻沒有,或者是有了作法,卻無人監督,導致許多事情都是一拖再拖。

這些經驗,我一直以為是軍中或是公務機關才有的情形,後來才發現,其實許多公司行號都有類似的問題。

有時候開會,連主持人也不知道要談什麼,議題攤開來,所有東西都要當場討論,這時候,如果有人白目的說了與主持人不相同的意見,喔喔,這個會可能就開不完了,因為他一定會請更多人來表態,直到有人剛好說到他內心想要的答案。

我不知道這樣的方式,是不是因為主持人其實也不想要負責,但是內心卻有個OS,希望能有人將自己的想法說出來,於是會議就在那邊撐著,所有人沒有想到主持人的答案時,會議是不可能結束的!

記得讀軍校時,我的好朋友馬先生,我最佩服他的開會模式,只要遇到可能有困難而不容易解決的議題,他總是先私底下找幾個可能會有意見的同學協商,找出可以解決的方式出來,這樣的努力下,我記得幾乎每次開會都會有一些不錯的結果。

在「第五項修煉」那本書中,也提到開會的模式,他說,最沒有效率的會議就是採「共識決」的會議,而這種會議卻是多數人喜歡的模式,因為,沒有人需要負責任!所有的決議都可以對外宣稱是討論出來的,但是那卻是一種被包裹的決議,因為真正的聲音已經被埋沒了!

最近參加另一個會,我們在討論清水實驗計劃未來的管理模式,當然,這不外乎就是「校長制」或是「委員會制」,我建議採用校長制,但是同時保留對校長的罷免權,因為這樣最容易讓人因為有決定權,所以更要珍惜自己的決定權,也要對決定之後的成果負責任,所以應該是最有效率的會議。

(目前清水的模式,比較偏重委員會的模式,但是因為大家彼此尊重的程度很高,所以只要是你決定這樣做,而且自己願意這樣做,幾乎大家都會對你的決定尊重,自己也可以有空間發揮,更重要的是,沒有人會一直要下指導棋,也不會有秋後算帳這件事情)

我自己在當主管的時候,曾經有同仁拿一件事情來「詢問」我的意見,我約略說明我的想法之後,我告訴他,其實我更希望他是帶著答案來找我的,在他心裡面,應該已經有一個想法,來跟我說,可算是分享,更重要的是應該要想說服我,並且得到支持,而不是把問題拋給我,然後等著要答案!

我們傳統的教育,比較缺少能站出來承擔的角色,多數時候,總是要求不要有聲音,配合管理者的意思就好,久而久之,誰也都不願意說出自己的想法了!

沒有留言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