97年的宜蘭,有了「蘭雨節」要取代以前的「童玩節」,詳細的決策過程我並不了解,然而就我以一個宜蘭縣民來看這件事情,我覺得這個作法實在值得商確。
首先我們都知道,品牌的經營是需要時間來培養與深耕的,換句話說,就是需要時間來營造這個品牌的歷史感與品質,讓人家一聽到這個名字,就知道它所代表的涵意,甚至腦中就會浮現出那個畫面,因此貿然將一個已經有十數年歷史的「童玩節」取消,改用一個沒有人聽過的「蘭雨節」,這其實是非常可惜的。
再者,當初決定停辦「童玩節」,主要是因為無法克服連年的虧損,只是改辦「蘭雨節」之後,我們是否已經找到不虧損的方法了嗎?如果是,就把「童玩節」恢復就好了,何必另起爐灶,搞個「蘭雨節」,然後還要花錢去「行銷」;當然,如果還沒有想到「止跌」的作法,難道說「蘭雨節」就可以停損嗎?
最後,就一個活動或是節慶的經營來說,在地與歷史感是非常重要的因素,否則在裏玩跟在別的地方玩沒什麼差別的話,那人們為什麼還要大老遠跑來?過去「童玩節」總是以邀請國外舞蹈團體、架設臨時性的大型遊樂設施,然後一個月的「童玩節」結束之後,就什麼也沒留下,試問這樣的做法那裡不能複製,它的特色又是什麼?我認為這也是為什麼「童玩節」的最後幾年,無論如何力求變化,但都只能落得一個虧損的結果。
現在,「蘭雨節」正肩負起為宜蘭地區重新開創旅遊商機的責任,也但願至這些政府官員,能想出將宜蘭這個好所在的地方特色整合起來,讓我們的觀光產業得以振作!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