校園民主,是當初幾個創校的老師們認定的核心價值之一,然而何謂「校園民主」?創校的老師們之間,或許也有極大的差異。
我的想法很簡單,就是從日常的生活討論做起,所有的課程討論、活動決定的過程中,協助孩子們建立起彼此尊重的發言習慣,尤其是尊重不同於自己意見者的發言,因為我認為這些「尊重」就是民主教育的基礎,甚至可以認為是民主的素養。
然而其他老師卻認為,應該要從憲法制定的過程教起,讓這些想參與民主推動的先驅者,先行接受憲法制定過程的教育。
這兩個不同的想法,最終在民主的討論之下,還是以所謂「憲法制定過程」的民主教育為實施的重點。
但是這個被認為是重要的課程,最後卻在孩子沒有學習動力下,與思辨課程一樣,很快的成為這個學校民主教育的歷史。
從早期的校務會議看來,大部分的時間是主席在台上展現個人的表演魅力,但是台下老師們之間的論戰,或是師生間的論戰,往往是沒有秩序的發言或是大家搶著發言的吵鬧,主席可能是因為沒有經驗的關係,多數的時間只能看著這種「台灣民主式」的爭吵,在我們的民主殿堂中演出,或許這也是「充分溝通」的技巧之一吧!
好不容易,某一學期,我有機會帶領六人小組,在幾次提醒主席工作的重要性之後,主席越來越有架式,不再是以說學逗唱的模式進行議會的主持,而是可以在秩序與內容兼顧的情況下,讓會議可以有效率的進行,但是這樣的方式卻也落入一種「只重視表面秩序但缺乏充分溝通」的評價。
最重要的是,這些年來,幾屆的民意代表也制定出一系列攸關校園運作的校規,但是校規明文化的結果,對於部份老師來說,似乎是另一種災難的開始,因為原本的彈性消失了,有老師認為,這麼小的團體,需要的是彈性而不是硬梆梆的條文。
什麼是彈性?
其實就是對事件解釋的權力,當許多事情被明文規定之後,個人解釋事件的權力就會消失。
這裡說個故事,在我以前任教的學校,總是要求孩子不能在教室吃東西,主要的原因是擔心掉落的碎屑會招來許多的螞蟻、蟑螂。
那時候,至少一週會有一天會開班群會議,總導師會請班群老師在放學之後留在教室開會,然後邊開會還邊吃東西。
從早期的校務會議看來,大部分的時間是主席在台上展現個人的表演魅力,但是台下老師們之間的論戰,或是師生間的論戰,往往是沒有秩序的發言或是大家搶著發言的吵鬧,主席可能是因為沒有經驗的關係,多數的時間只能看著這種「台灣民主式」的爭吵,在我們的民主殿堂中演出,或許這也是「充分溝通」的技巧之一吧!
好不容易,某一學期,我有機會帶領六人小組,在幾次提醒主席工作的重要性之後,主席越來越有架式,不再是以說學逗唱的模式進行議會的主持,而是可以在秩序與內容兼顧的情況下,讓會議可以有效率的進行,但是這樣的方式卻也落入一種「只重視表面秩序但缺乏充分溝通」的評價。
最重要的是,這些年來,幾屆的民意代表也制定出一系列攸關校園運作的校規,但是校規明文化的結果,對於部份老師來說,似乎是另一種災難的開始,因為原本的彈性消失了,有老師認為,這麼小的團體,需要的是彈性而不是硬梆梆的條文。
什麼是彈性?
其實就是對事件解釋的權力,當許多事情被明文規定之後,個人解釋事件的權力就會消失。
這裡說個故事,在我以前任教的學校,總是要求孩子不能在教室吃東西,主要的原因是擔心掉落的碎屑會招來許多的螞蟻、蟑螂。
那時候,至少一週會有一天會開班群會議,總導師會請班群老師在放學之後留在教室開會,然後邊開會還邊吃東西。
有一天,一位同學忍不住在班級會議中提出質疑,為什麼老師可以在教室吃東西?
這個問題當下被另一位儼然是學生領袖的同學反質疑,他義正嚴詞的說,老師們這麼辛苦的在開會討論課程,這些要求不應該用在老師身上。這位學生領袖的言論也隨即被當時班群總導師在別的會議中引述,大體意思是說,這個同學真懂事,知道規定其實是應該有彈性的。
當然,當我擔任總導師的角色之後,我則是盡其所能的在非教室的地方開會,不然就是請老師們不要吃東西,因為師者,身教更重於言教。
簡單來說,我認為校園民主,其實是可以不用教的,而是我們老師應該帶頭用身體力行的方式執行校園民主,那麼學生自然會慢慢的接受這樣的文化與態度。
這個問題當下被另一位儼然是學生領袖的同學反質疑,他義正嚴詞的說,老師們這麼辛苦的在開會討論課程,這些要求不應該用在老師身上。這位學生領袖的言論也隨即被當時班群總導師在別的會議中引述,大體意思是說,這個同學真懂事,知道規定其實是應該有彈性的。
當然,當我擔任總導師的角色之後,我則是盡其所能的在非教室的地方開會,不然就是請老師們不要吃東西,因為師者,身教更重於言教。
簡單來說,我認為校園民主,其實是可以不用教的,而是我們老師應該帶頭用身體力行的方式執行校園民主,那麼學生自然會慢慢的接受這樣的文化與態度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