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9/05/18

我們與惡的距離

看完「我們與惡的距離」幾週了,其中的震撼還經常出現腦中,總覺得要有一些產出才是。

而今天(2019-05-17)剛好看到兩篇文章,文章中的主人翁最終都是選擇自殺,一位是選擇照顧流浪動物的天使,簡稚澄。另一位則是無法掌握自己人生而燒炭自殺的15歲少年。

簡稚澄與她照顧的流浪狗(取自輕課學院

猶記得幾年前看了 岸見一郎 先生寫的「被討厭的勇氣」一書,許多處事的疑惑好像變得清楚許多,也藉由書中的一些想法,與孩子們分享,提醒他們可以多在乎自己一些,有些事情之所以難以處理,通常都是因為我們對於許多人際互動上的期許,所以我們的一些做事原則也會被這些期許所綁架,漸漸的我們會做了一些自己不喜歡的事情,背後的原因其實都只是要討好某些人。

但是,我們的作人處事應該要討好誰?

記得好一陣子以前,有一部電影「鄉民的正義」,談的是類似網路霸凌的話題。

在這個看似方便的網路世界,由於發表東西很簡單,基於人類原始「被看見」的欲望下,我們其實會在各種社群網路中或是部落格裡,貼一些想法、意見,或是貼一些自以為不錯的自拍照。這些舉動起始的緣由可能就是自我滿足的一部分,但是當他公開在網路之後,可能就變成了「公共空間」一樣了。

但是在網路的另一面,其實就是整個世界,當我們公開一些訊息之後,我們不只是向我們所信任的朋友揭露,而是等同於站在全世界面前一樣,而人類原始欲望除了「被看見」之外,其實還有一些人,具有開別人玩笑或是自居為正義化身的特質,於是他們在網路匿名的特性下,更增強了他們的特性,特別喜歡針對一些事情提出批評,但是許多的批評卻是人身攻擊的一種,這些都會造成當事人的心理負擔,可是這些自以為有趣或是自以為正義的人,在隔著螢幕之下的發言,心中卻是無法有任何感受。

感覺上我說的論點有些亂。

再回來談談一開始提到的簡小姐與另一位15歲少年,簡小姐除了因為自己負責將700之流浪狗安樂死的壓力之外,許多來自網路的漫罵與長官的不諒解,恐怕才是造成簡小姐走上絕路的原因,而那些漫罵的人,除了一開始因為個人私慾而發起攻擊的人之外,有更多是不明究理的正義追隨者,更重要的是,簡小姐的長官為什麼沒有站出來扛下這些漫罵的壓力?

而15歲少年自殺的原因,是他覺得他沒有能力去改變家人對他的期望與想法,他似乎沒有能力去做自己,所以最終選擇了不如歸去的選擇。

父子騎驢的故事告訴我們,我們無論怎麼做,都會有覺得不對的聲音出現,我們其實也沒有必要去迎合這些聲音,只要在自我檢視自己的行為符合自己的目的與道德標準之下,直接輕鬆的無視那些聲音,是我認為最好的處理模式,重要的是我們有勇氣去面對之後的結果。

  1. 親手結束700個流浪動物的生命後,她被逼上了自殺之。
  2. 兒子沒有說話by 袁瓊瓊

沒有留言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