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天看到以下這篇文章,論述教改以所謂「學生本位」取代「尊師重道」的說法。
然而,教改的目的真的是這樣嗎?
自己在體制外的教學幾年,對於所謂「以學生為主體」的教育,我的認知是過去的教育模式,因著環境的限制,所以會使用較為一致的作法去面對孩子,也就是將所有的孩子視為一個樣子,給予一定的課程內容,用一樣的標準去要求,在這些情況之下,「尊師重道」其實是要求一致性的工具,在「尊師重道」的大帽子下,孩子其實沒有反抗的能力,他們只能乖乖的接受大人灌輸給他的想法,這就是威權主義的延伸。
這樣的教育之下,孩子容易變成順從而沒有創意,就像我們在軍校入伍訓三個月之後,普遍的感覺是人都變得呆呆的,反應有些遲緩,永遠在等著班長的下一個口令。而這是我們要的教育模式嗎?
我認為「以孩子為主體的教育」其實是一種反省,因為我們知道孩子其實是有不同的天賦、不同的學習方式與不同的學習軌跡,所以,我們不能逼孩子接受一種教育模式,我們需要試著去找出對孩子最有效的學習模式,讓他們可以進步,也可以學習的有成就感。
當然,有些教師以為老師們也很辛苦的準備課程,為什麼不是孩子來適應老師的教學?為什麼不是採用「教師為主體」的學習?
我的看法是,身為教師的我們,畢竟是受過較多的教育,也有比較多的學習經驗,所以我們比較可以理解孩子的學習模式,也可以隨時調整我們的教學方式,這樣比較有機會協助孩子找到對他最有效的學習模式。
所以我認為並沒有所謂的「以教師為主體」的教育模式,因為當我們選擇擔任教師的這個職業,我們要做的就是協助孩子找到學習的道路,至於「尊師重道」的問題,我認為「尊重」其實是贏來的、是互相的,我的教學過程如果是用一種尊重孩子的方式進行,孩子自然也會尊重我,這種學習我認為是屬於「身教」的範疇,不是我們用嘴巴要求就可以做到的,因此身為教師的我們更應該做到「吾日三省吾身」、「反求諸己」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