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個經營國小團體實驗教育的負責人說道:其實會想要自學的學生,應該都有無法適應團體生活或是體制的問題。
如果這真的是他的初衷,他想協助這些自學的孩子重新面對團體生活或是體制,那麼我覺得他或許心中有大愛,但是他的思考方向可能錯了。
首先,想要學生們去適應團體生活,其實正是目前台灣教育出的最大問題。
其次,想要自學的孩子或是家長,其實有更大的原因是不想被體制所困住吧!
在我的工作與教學經驗中,我最欣賞的夥伴或是學生,其實是有自己的想法,不隨波逐流,凡事好奇,也凡事懷疑的。這樣的夥伴或是學生,在團隊當中,往往是被認定為難以溝通或是相處的對象,所以喜歡他們的長官或是老師,其實是不多的。
例如當團隊的氛圍產生一種每個人都應該爬山的時候,許多人就會自然的跟著去爬山,也容易接受爬山有許多優點的官方說法,但是願意從不同角度思考的人,他可能會提出不同的意見與想法,這時候他挑戰的對象,不單單是所謂的官方說法,他更是挑戰了許多早已將這些想法奉為圭臬的主流民意,即使如此他還是願意將自己的想法說出來,這樣的人,怎麼不會被團體所討厭呢?但是,一個有想法的人,是不會擔心,也願意堅持自己的想法。
我以前任職的學校,總是要求孩子不能在教室吃東西,主要的原因是擔心掉落的碎屑會招來許多的螞蟻、蟑螂,但是有些老師,總會在放學之後在教室開會,然後邊開會還邊吃東西。
有一次一位平常喜歡開玩笑的同學在會議中提出這樣的質疑,當下立刻被另一位儼然是學生領袖的同學反質疑,他義正嚴詞的說,老師們這麼辛苦的在開會討論課程,這些要求不應該用在老師身上,接著許多同學紛紛支持這位學生領袖,然後事情好像就這樣定下來,老師們仍然會在教室邊吃東西邊開會,然後在平時課程中要求同學不可以在教室吃東西。
關於在教室中吃東西這件事情,或許有許多不同的看法或是標準,但是願意將自己的看法說出來的,一般來說是有勇氣、有想法的,願意在眾多不同於自己意見的聲音中,將自己意見表達出來的,是更有勇氣的,這樣的孩子或是家長,卻也往往不被那個環境的主流價值所接受。
這樣的情況,我們還要說是這孩子不適應團體生活嗎?
最近有一篇文章,提到『台灣人總是說著「日本人壓力大」,卻是自己正生活在一個毫無邏輯與目的、足以毀滅每個人個性的「壞壓力」之中。』
這正是這種鼓勵大家融入團體的教育模式所產生的結果,你要嗎?
當這些家長或小孩最後選擇從這樣的團體氛圍中出走,我們如何能說這其實是孩子有著無法適應團體的問題來簡化事實呢?
我倒是認為這些家長與孩子,為了自己的價值,勇敢的選擇了一條不一樣的道路,他們值得我們的尊敬與支持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