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7/07/01

學習過程與作業

到底教學的過程該不該給學生作業?

給了作業,如果學生不做又如何?

在體制外教學這麼這幾年來,一直有一種感覺,孩子們好像覺得做不做作業,其實沒有那麼重要,就算最後真的不做也沒有關係。

也有一些老師認為,在強調自由學習的體制外教學中,作業其實是可以有選擇的,甚至不應該強迫孩子寫作業,凡事都應該順其自然。

為了作業該不該出,學生應不應該寫的事情,最近看了一些報導, 許多媒體記者強調教育改革之後,我們應該不要再強迫孩子做太多的練習或者是習寫,認為這些會使得孩子的學習意願降低。甚至有些媒體還提到,芬蘭教育之所以成功,就是因為孩子上課的時數變少,而且沒有作業。

關於芬蘭教育沒有作業的這件事情,我非常在意,因為我們一群老師曾經在寒冷的冬季裡,飛到芬蘭去了解他們國中小的作法,我們很清楚,他們是有作業的。但是我還是向一位已經移居芬蘭的朋友請教,她告訴我,沒有普遍不給作業的事情,因為他們也很重視學習的成效,而基本的作業,就是學習進步的關鍵,當然,有些老師的作業可能形式不一樣,而芬蘭那邊的教育是非常尊重老師的自主性,但是也不能因為這樣就解讀為芬蘭的教育是沒有給學生作業的。

一天,跟一個朋友聯繫,他目前將小孩送到日本去學習,因為他小孩有嚴重的過敏,在日本那個環境,過敏可以得到有效地紓解,我們談到小孩目前學習的狀況,他很開心的告訴我,小孩在那邊基本上都沒有考試,但是學習也不會因為這樣就停頓,因為老師們會給了很多的作業,而且他們的作業基本上都是以報告的形式呈現,所以學生要做很大量的學習閱讀與思考。這與幾年前朋友的兩個自學小孩到澳洲讀書的經驗類似,他們的作業都是需要做很深的研究與研讀,才能達到課程的標準。

我認為學習與作業是分不開的,這無關體制內或體制外,也無關是自學或是上學,因為作業是讓我們對學習的內容可以有更進一步的思考,例如我們讀了烏托邦的書,然後跟同學或老師一起討論存在的價值,這些討論的過程就會讓剛剛看完的內容,變得活潑有趣,也可以幫助我們重新整理書中的脈落。例如學完程式中的 While 迴圈,立刻練習一下九九乘法的程式設計,那麼就會有對 While 更清新的理解。

總之,作業是學習過程中的練習步驟或是複習的程序,它可以讓我們更清楚剛剛學習的內容是什麼?如何運用?如何整理?甚至是如何跟生活接軌?

沒有作業的學習,就像是學了語言但卻不去說,最終的結果,還是無法用來溝通,所以作業是一定要做的,缺少作業的學習,也會事倍功半。

參訪芬蘭過程中,紀錄孩子的作業本


參考:
今週刊,2017/01/23,未來Family-生活‧教養‧愛,「芬蘭教育:愛上學才學得好,能力比分數更重要!



沒有留言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