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8/03/29

特教資源

今天跟吳沙國中特教組的雯嘉老師請教學校特教組的工作,才知道原來特教組是這麼特別的編制,很難被「性格調育」或是「放任」的方式處理。

上學期開始沒多久,在新生班的電腦課中,有位孩子在學習之後,立刻寫下一大篇的心得,內容的豐富度,簡直有些超齡。

一段時間之後,跟孩子的媽媽有個對話,媽媽告訴我,孩子在國小時候被診斷出有過動與閱讀障礙,媽媽當時非常心急也些不知所措,還好那時候他遇到好的老師,推介他帶孩子去接受進一步的協助,最後也成功克服閱讀障礙的困難,過動的部份則藉由藥物協助,讓孩子可以在需要靜心學習的時候,也可以比較穩定。果然,孩子的學習狀況漸漸改善。

在與雯嘉老師的對話中,發現其實現在特教生鑑定做的比過去精細許多,而且學習障礙的原因,有許多是可以透過特殊教育的協助而得到改善,例如學習障礙可以透過學習策略的引導,身障的部份,則可以透過科技輔具協助,重點是,我們把問題提出來,然後目前的學校機構可以協助我們找導更多的專家來幫助我們,我們不會掉入單打獨鬥的漩渦之中。

但是許多家長一方面是不願意接受這樣的事實,另一方面則是擔心孩子被貼標籤,因此他們最後可能選擇忽視或是尋求偏方。

尋求偏方的說法或許太過,就像許多重大疾病的患者,當醫生告訴他們解決問題的策略可能是手術之後,許多患者就會開始尋求比較不「受傷」的作法,例如吃某種藥草、喝某種液體甚至是吃一些符水之類的方法。

同樣的,當孩子的學習呈現遲緩的問題、情緒容易變得不穩定、不擅長人際互動、...,這些問題的解決一方面需要專業的協助,其次則是協助的過程需要時間,所以家長可能會處於一種長期的壓力與焦慮,這時候如果有人可以提供一種特效藥,大部分的家長都會樂於嘗試,或是將希望寄託於這樣的處置之上。

但是,問題真的可以被解決嗎?


圖片摘自「有愛無礙活動網頁

沒有留言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