等到我第一次進入課堂,我才恍然大悟,原來這裡的孩子根本就不太在乎我在說什麼,上課時間聊天、玩耍、睡覺的大有人在,想聽課的就是小貓兩三隻,但是教室混亂的程度,讓我們也很難有什麼進度。
最嚇人的是在請一位同學分享他在課本看到的內容時,我才發現他大約有三分之一的字是不認識的,而且他已經是八年級了,還是這個學校土生土長的學生。
怎麼會這樣?難道過去沒有老師發現嗎?
他過去到底怎麼上課的?
後來我才知道,原來有一種自由叫做【不學習的自由】。
這太可怕了!
接下來的日子裡,我漸漸知道孩子的學習有不同的樣貌,有些是閱讀取向、有些是影像取向、有些則是動手取向,所以我們的教學不可以一陳不變,必須依據不同孩子的需求、狀況,給予適當的材料、方式,這樣孩子才會學得快又有效。
當然,在教學的過程中,最常被孩子問到的就是:「學這個有什麼用?我為什麼要學?」
傳統的回答可能是「這樣可以幫助考試、讓成績變好,就有機會進入好學校,享受到更好的資源」,但是這樣的回答卻是將孩子框到一個考試的圍籬當中,外面美好的世界就難以對他產生更多的影響。
漸漸的我發現在中小學階段的學習,甚至是我們一輩子的學習,其實不見得是為了有什麼用才學。
就像我們登山,其實並不是為了許多背後的理由才來登山,而是在登山之後,每個人都可以發現登山對於自己的價值。
學習比較像是從為了滿足每個人的好奇心而開始的,最後經過抽象化的理解之後,這些經驗就會轉化成為知識,而知識就會有助於我們解決生活中面臨的問題。但是如果沒有一開始的學習,那些問題可能我們永遠都不會知道那裡有問題。
所以,我所推動的學習場域,對不起,學生沒有不學習的自由,甚至老師也不應該有不學習的自由。因為只有透過不斷的學習,我們才有能力來處理問題,才有能力來適應這個環境,讓我們最終可以在生活中找到一種內在平衡的幸福感。
我在 一心書苑
ps: 在蒙特梭利的學習場域中,學習其實也是工作 (Work) 的一種,我們人類為了適應生存的環境,就必須工作,這是每天都要做的事情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