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勸他給他的小孩多一點空間,我記得在陪他孩子學習的時候, 我發現他反應非常快,也常常能夠舉一反三,應該給他多一點機會去探索,不要太壓抑它。
孩子的媽媽告訴我,就是因為他很聰明,才會覺得應該讓他把握時間好好學習,他的足球教練也告訴我,這個孩子太聰明,所以常常會找機會要偷懶,需要盯緊一點。
說到這裡我想到約翰杜威先生在明日學校這本書中的一個論述,我在這邊唸給大家聽一下:尊重童年的時光,因為這也是對機會和成長的重視,我們犯下的大錯,就是我們只在乎成長的結果,卻忽視了成長的過程。所謂自然,就是在成年之前,讓每個孩子就是孩子自己,如果我們不循序漸進,那最後的結果,將如同一個強摘的果實,不成熟且索然無味,腐敗的速度遠快過於其熟成的速度,每個孩子在童年時期,都有著自己獨特的想法、觀點、感受。
其實玩這件事情,對孩子的學習是重要的,他們就是透過玩,來認識這個世界,也是透過玩,來了解人跟人相處的方法,在兒童這個階段,如果能夠廣泛的接觸各種讓孩子覺得有趣的事物,其實是增加了孩子的經驗知識,這些經驗知識豐富了,會有助於孩子在青少年時期發展抽象思考。因為所有的抽象概念,都是源自於經驗知識的歸納與驗證。
在我的教學過程中,我也發現許多青少年在學習理化地科方面,常常因為過去的經驗不足,導致於對一些現象的抽象思考不容易成型,甚至為了這些孩子,我們還開設了自然科學方面的探索課程,要想辦法補足他們過去所缺少的經驗知識,但是其實這些都還是不太夠。
孩子的媽媽又告訴我,他之所以幫孩子安排了許多的作業或者課程,主要是因為孩子常常都說他不知道該做什麼,所以他只好幫他安排學習的機會。
一般來說孩子總是好奇的, 他們無時不刻都會想去了解周遭的各種事物 ,把石頭丟到水裡面看看會發生什麼事情、把腳放在螞蟻的行進路線上,看看螞蟻會怎樣。 他們總是在對這個世界進行不同的嘗試與探索,這其實也是最自然的探究式學習。
但是大部分的時候,我們可能會覺得不安,不知道孩子在幹什麼,他們做這些事情感覺上就是浪費時間,對學科沒有一點幫助,也不會改善考試的成績,所以應該把這些時間拿來背一些單字、唸一些課文,或者是算幾題數學,這才是所謂的學習。
可是當孩子每次做一些他覺得有趣的事情的時候,我們就給予阻止或是安排其他的作業,其實都是在否定他現在所做的事情,當這些否定越來越多次的時候,孩子就只好放空,反正做什麼事情都會被唸,那就看看爸爸媽媽到底要我做什麼好了,不要太自作聰明好了。
這時候爸爸媽媽可能又就會覺得,為什麼孩子總是不知道自己該做什麼,總是要別人的安排。
這時候其實我們就應該警覺,我們是不是對孩子有太多的否定,沒有去肯定他們真正想要做的事情,我們認為的學習,是不是可以從學校的考試成績跳脫,讓孩子有機會好好的運用他們的好奇心,去探索這個世界,當他們對於這個世界有所疑惑的時候,我們也可以跟著他們一起來找尋答案, 把這些過程,當成陪孩子玩耍的過程,不僅可以讓親子關係更為融洽,也可以讓孩子的經驗知識更加豐富。
以下是郝廣才先生在 TEDxTaipeiED 的演講,『激發孩子的潛能,給他們最大的翅膀』也值得一看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