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0/11/18

學習可以是快樂的嗎?

最近我聽到一位國中老師分享,他說他看到一位認真的孩子,每天讀書讀到一、兩點,就只是為了準備隔天的考試,有時甚至還要忙到凌晨5點,這是我們要的學習嗎?

記得當初在推動12年國教時,剛好有機會參加幾次說明會,那時候縣府教育處承辦的科長特別提到,所謂的多元入學,希望我們教育現場可以看重的不再是只有成績,所以申請高中入學時,會考成績只佔總分的15分,主要的理由是因為希望孩子可以更全方位的學習。

簡單的說,就是希望只要用20%的時間進行知識方面的學習,其餘80%的時間,就可以更多方面的接觸不同的領域,或是參與一些活動,讓孩子更理解自己的興趣與未來可能的發展。

但是十幾年過去了,大部分的國中教育,還是停留在以考試為主,許多孩子花了80%以上的時間,進行學科方面的學習,其餘的時間只能放鬆、玩耍,甚至是耍廢。因為太多的學科學習,已經讓腦袋僵化,沒有透過玩耍,孩子緊繃的神經,似乎是無法放鬆的。

這樣的學習模式,最後孩子還是沒有機會進行更多元的探索與接觸,許多孩子可能連生活自理的能力都沒有,等到孩子最後完成高中學業進入大學,難道就真的能跟社會接軌嗎?

什麼時候我們才能夠跳脫這樣的學習模式?

12年國教實施兩三年之後,我的孩子進入國中一年級,在開學沒多久的家長座談會中,我舉手發問,12年國教已經開始實施了,為什麼感覺學校在作業、考試方面都沒有鬆綁?那時候的校長回答我,他說,因為許多老師還是不放心,因為教育制度改來改去,從之前的9年國教到現在12年國教,誰知道哪一天又會改成什麼樣的新版本,所以老師們還是希望顧好學生的學科能力,畢竟考試,學科才是重點。

老實說,當時我聽了很失望, 我們的教育已經被考試綁架那麼多年,好不容易有一些新的想法想要做一些突破,但是老師們莫須有的擔心,還是讓教育走回了最保守的老路,單方面的知識灌輸與考試驗證,最終學生還是無法脫離這種僵化的學習模式,花了許多的時間,在做這些未來用不到的機械式練習。

到目前為止,108課綱上路已經是第二年了,課綱中希望各個學科能多以探究、操作來進行教學,讓孩子有機會透過實作將學習到的理論付諸實現,驗證學習的內容,我看到縣府教育處不斷的辦理各種研習,學校也要求老師進行公開觀課,但是有多少真的是被落實了?還是又回到督導與應付的官樣文章?

最近看到新聞中報導,台灣最高學府有2位學生自殺身亡的消息,親子天下針對台大學生的整體調查中,也顯示有 1/4 的學生不會再選一樣的,而有 1/3 的學生則是茫然不知自己要不要念原來的系。而真正認同自己的系會再選的,只有四成左右;近六成的人,不會再選自己的系。

這是不是表示許多人升大學、讀書,其實都不是自己真正意願,他們只不過滿足了家長或是老師們的期待,他們真的不快樂。而督促他們這樣學習的老師和家長快樂嗎?

十幾年前剛踏入實驗教育的我,看到一則報導,裡面提到了「直升機父母」的這個概念,有些家長總是不停的在孩子周圍盤旋,他們擔心孩子沒有把時間好好的用在學習上面,不斷地關注孩子的學習狀況,最後導致親子間的許多問題。這樣子的父母快樂嗎?

同樣的道理,我們是不是有了許多的直升機老師?他們不斷的擔心孩子的時間沒有好好的利用,所以透過考試或者是作業,希望將孩子的時間填滿,讓他們可以充分的學習。這樣子的老師非常認真,但是最終的結果,真的是好嗎?老師快樂嗎?學生快樂嗎?

學習本來就是一件可以很開心的事情,每次我大兒子回來,總是會開心的彈鋼琴、上YouTube去看樂理的學習、常常也可以為了音樂,搞到三更半夜 ,我感覺他學得很開心啊!雖然有時候也會遇到一些困難,但是因為他喜歡,他總是會想辦法去突破。

這不是我們期望孩子的學習態度嗎?

真心的想要學習一些方法,來解決自己所面臨的困難,要達成這個目標的前提,不就是學習動機?而這個學習動機,絕對不是用逼出來的。


沒有留言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