作業到底是什麼,對學習來說,我認為作業就是一種練習,他可以幫助我們進一步的了解剛剛所學習的東西,讓這樣的學習更有效。
就像是學游泳一樣,如果你剛學會換氣,但是卻不練習,那麼下次游泳的時候,真的會換氣嗎?
作業也像是學習泡咖啡一樣,你看著影片,知道要用幾度C的水、煮幾分鐘,但是如果你都沒有練習的話,你怎麼知道煮出來東西跟你說想像的是一樣的呢?
還記得我家孩子還小的時候,帶他們去買東西時,小孩子想要練習跟櫃檯結帳,所以我們就跟孩子耳提面命的交代一些對話的方式,但是等到他親自站在櫃檯前面,他的感受絕對跟剛剛所交代的完全不一樣,當他努力的去把這些事情完成過一遍,他就能夠有所體悟、有所認識,這其實也算是一種作業,隨著買東西的次數越來越多,漸漸的他學會的不單單只是買東西的這件事情,他也會開始理解怎麼跟人家應對進退,講話時的禮節應該注意什麼,這些都是做這個作業的好處。
蒙特梭利教育中提到,有效的學習必須是在自我建構之後得到的結果,而我認為做作業其實就是一種自我建構的過程,透過這個過程,學習者可以重新去理解,剛剛所學過的東西怎麼去運用,透過運用的過程,交叉比對自己腦中的概念,這樣子的學習就會更為精確。
這些自我建構的過程必須是從自己出發,你必須真的用手、用腦、用眼、用心操作過一遍,然後真的可以用自己的方法把它表達出來,這才是真的學會。
但是在傳統的教育體制之下,每一個課程難免都有成績的壓力,完成一份作業的結果,都會被作業成績取代掉原來學習的滿足,漸漸的學習變得不再那麼重要,學生、家長或者是老師,看重的只是完成作業這件事情,而不再是做作業本身所賦予的學習涵義。
我有個在安親班工作的朋友,他告訴我一些更誇張的事,就是有些老師認為學生都有參加安親班,而安親班都會幫忙檢查作業,所以老師們也會直接認為作業就應該要全部正確的交回來,如果沒有,平時的作業成績就會降低許多,為此,家長也會要求安親班批改作業的正確率,萬一安親班老師沒有核對到學生的錯誤地方,導致作業成績降低,有些家長還會因此跟安親班老師起衝突。
但是作業不是一個讓老師了解孩子目前學習狀況的工具嗎?
如果作業都是完全正確,那麼表示孩子都完全理解目前所教學的內容嗎?
這其實是不太可能的,所以我們會希望家長或者是安親班老師,不用去批改孩子的作業,盡可能地將這些作業如實的呈現給我,這樣我們才能夠清楚的知道孩子到底哪裡沒有學好?我們在課堂上也才可以盡可能地把這部分再講清楚,必要的時候也可以跟孩子做一些個別指導,這些都是老師可以透過作業來達到的教學目的。
當團體氛圍變成比較看重成績,學生只會將寫作業這件事情當成只是一件工作,看不見作業真正的意義,而且當作業的量隨著老師重視的程度而增加的時候,學生萬一來不及自己完成,最後抄作業就變成必然的結果,老師們也不可能從作業的狀況,協助孩子成長。這真的是一件很可惜的事情。
透過不斷的練習,我們就可以越爬越高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